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信·缘·梦——中国主席与塔州学童的书信情谊

塔州新闻 2014-11-25 10:44:17 阅读 8400 来自: 澳大利亚

20141124103310860.jpg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塔州斯科奇-欧克伯恩的小学生交谈。(大洋日报特约记者曾帆 提供)

塔州孩子们18日看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从塔州总督府台阶上下来时,激动地鼓掌欢迎。前一天,他们和家人一起在电视上看习大大在堪培拉议会演讲,其间特别提到一群远在塔斯马尼亚岛北部古城朗赛斯顿的小学生,以及他们那稚拙却充满热情的中文邀请信。习近平说:“学生们在信里告诉我,如果我去大峡谷,我将会穿过一片美丽的孔雀羽毛 。他们的语句令我很好奇,我很期待见到他们。”

现在,习近平来了。他微笑着走过来和孩子们握手,身旁是端庄的彭丽媛女士。

11月下旬的霍巴特阳光格外明亮,空气中荡漾着春夏之交的温馨。习近平微笑着问话时,孩子们还在睁大眼睛,努力确认面前这位习大大的真实性:“你们学习中文多久了?”大家齐声回答:“两年。”提到他们寄来的邀请信,习近平说:“很开心收到你们的信。一直听说塔斯马尼亚很美,从你们的信中我找到了具体的景观,令人神往。我今天来了,也希望你们有一天能到中国去读书旅行,了解有关中国更多的事情。”

孩子们用英汉夹杂的话语回答习近平的问话,试着告诉习大大更多事情。彭丽媛爱怜地看着这群小可爱,逐一亲吻靠近身边的孩子们。随后,在塔州代理总督布罗的陪同下,夫妇二人带着Lucy和Theo两位学生一起栽种玉兰花树。


▲ 习近平和Lucy(右三)、Theo(右一)种下玉兰树苗,也撒下中澳友谊种子。(大洋日报特约记者曾帆 提供)

结束会面,在回朗赛斯顿的学校巴士上,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七嘴八舌地和记者说起会面时的场景, 津津有味地回味每一个细节。

Hamish Hunt是一个长着一张圆乎乎的娃娃脸,留着锅盖头的男孩,远远看过去很像樱桃小丸子:“她(彭丽媛)亲了我,当时我很紧张,还有,我脸红了。可能是她看出来了吧,就轻轻拥抱了我一下。”一直和他在一起的高个子男孩Zachary被彭阿姨问到年龄,得知他也和其他孩子同龄,才满11岁时,对他的身高颇为吃惊。“在主席讲话时,她的手一直扶在我的肩上。”Zachary的幸福感一直持续到他回到学校。而距离习近平夫妇稍远一点的Connor很自信地说:“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得出来,他们很喜欢我。”Chloe通过这次见面才弄懂“习大大”是什么意思,之前她一直以为“大大”是爷爷的意思,现在他知道了:大大就是父亲的哥哥。

这一天,是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小学五年级这21位学生最兴奋的日子,将烙印在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履历中。他们的班主任Katie Marson太太告诉大洋日报记者,这次会面其实是一个约定,起缘于中国国家主席和澳洲小学生的书信之约。

古城小学的一堂作文课

从霍巴特出发,向北行驶两个小时车程,就可以到达塔州第二大城市,也是澳洲最古老的小城朗赛斯顿。塔玛河谷之侧,爱德华和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百年历史的公园和花园把小城装点得如同仙境。


▲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位于朗赛斯顿小城的中心(澳洲网制)

和小城一样古老的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是一所男女混合私立学校,包括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高中的全程基础教育。步入学院的小学校区,恍若进入电影《哈利·波特》的校园,葱茏的百年大树掩映着两座古老的教学楼,楼前的古铜色牌子上写着,它们分别建造于1856年和1886年。 有意思的是,这所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学校,非常热衷中文教育,为 4 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中国文化,附有拼音的中文标识和门牌随处可见。所以,在这个华人家庭稀少的小城,学校不但有汉语组,三个中文老师中的两个都是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从霍巴特一回来,他俩引导我们参观了校园,介绍了这所塔斯马尼亚北部最著名的学校。


▲ 斯科奇·欧克伯恩学院建于1886年的教学楼。(大洋日报记者林杉 摄)

故事从小学五年级Katie Marson 太太这个班的英文作文课开始。

Katie Marson 太太的班级总共20个孩子。今年5月份,她利用年假带家人去土耳其旅游,这20个孩子就由代课老师Gwen Eley临时授课。Gwen已经从学校退休,偶尔回来兼职,在学生眼里她永远有着用不完的好主意。


▲ 发起给习主席写信的Gwen老师(右二),两位华人中文老师(左一、右一)与本报记者张思之合影。(大洋日报记者林杉 摄)

坐在校园的长椅上,Gwen穿着做家务的便装,清瘦而沉静。她递给大洋日报记者一份本地日报《The Examiner》的剪报,上面刊登着有关塔州州长访华和邀请习近平访问塔州的报导。 去年9月份,塔斯马尼亚州长的访华,在这个孤悬澳洲大陆南端的岛上兴起了一股中国热,大家都盼望着和遥远但快速发展的大国建立良好关系。如果中国国家主席能登岛访问,对于塔斯马尼亚的发展肯定大有帮助。


▲澳洲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像是中国的台湾。(澳洲网制)

于是, Gwen在剪报的空白处,用圆珠笔为学生们列下了作文要点,要求学生们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信,通过几个关键事实增强说服力,劝说他和夫人来塔州访问,并配上相关图片。

“我和他们讲,这些信件写好后会被寄到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但我不确保中国政要一定会读到。”Gwen告诉记者 。“所以大家在写信的时候都热情满满,没有人把写信仅仅当作是一次作业去完成,而是以现实中写信时的态度来对待的。大家写出来的话语也都是发自内心的,至少他们知道信件会被寄到中国大使馆,这一点是确定的。信件中体现了孩子们的说服力,运用了很多劝说性词汇。 ”

就这样,学生们打开了计算机,字斟句酌地开始给中国的习主席写信,用自己的理由劝说他和夫人来访。当班主任Katie Marson太太回到学校后,发现教室墙壁上贴满了已经完成的信件,不禁眼前一亮:孩子们太棒了!


▲ 英文写作课时,Gwen老师给学生们提供的背景材料和写作要求(Gwen Eley提供)


十六封信飞入中国使馆

孩子们太棒了!和Katie Marson  太太发出一样感叹的是他们的中文老师,学校的汉语组长贝思墨。贝思墨的英文名字是Sam Bateman,一个地道的澳洲青年,个头不高,却精力充沛。贝老师自学中文七年,“漂”过北京,教过四年书,是朗赛斯顿的“中国通”。

贝老师为孩子们上中文课时,学生们把自己写的英文邀请信拿出来给他看,并希望能够把它写成中文信,那样对于收信的习主席更有意义。作为一份作业,这些11岁的孩子们的英文信行文流畅,表达准确,颇见功力。采访中,几个学生都自信地拿出了自己写的英文信让记者看,目光所及,全都是孩子们自己在生活中体验过的塔州最奇妙的地方,逻辑感十足的论述中充满了真诚。野生动物,玻璃底船,塔胡恩空中栈道,大峡谷等地方被“难以置信”,“不容错过”等词形容,充满热诚,令人难以抗拒。


▲ 班主任Katie Marson(右二)与她的学生们,左二为中文老师贝思默。(大洋日报记者林杉 摄)

但是,他们学习中文不到两年,认识的汉字还不过百,要写一封严格意义上的邀请信是难以完成的。作为幼教专业毕业的老师,贝思墨深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他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中文信的写法,倾孩子们两年来中文课所学,给习主席写一封简单的中文邀请函。  在写信的过程中,孩子们使用有限汉字的同时,遇到有些不会写的字词,就和贝老师商量,试着用拼音表达。无论如何,经过反复练习,孩子的中文信终于“憋”出来了。



▲ Chole写给习主席的中英文信。(Chole Edwards提供)

当我们在教室里打开一封封中文信,久违的田字格跃然纸上,在方块字的填充下,中国味道十足。内容上大多是告诉习主席自己是谁,希望他能来塔斯马尼亚。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却是孩子们的真诚和心血之作,看着令人动容。

中英文信都写好了,老师要兑现自己的承诺。班上二十个学生,除了那天上课请假及各种原因没有交上作业的四个人,共收了十六封完整的中文信。贝老师和Katie Marson太太商量后,把相应的中英信收在一起,装进一个大信封,送往邮局。“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也许会有秘书能看到信;如果他回信告诉我们收到信了,我就会很满足。因为,可以给学生交代了。”贝老师说。

所以,贝老师在信封上仅写了两行字:中国驻澳洲大使馆  转习近平主席收。


出乎意料的惊喜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周后,中国驻墨尔本领事馆教育领事迟刚打通了学校汉语组曾老师的电话。通过曾老师,迟领事告诉学校,大使馆收到了孩子们的邀请函,并已经呈报回中国,他们对这些信件很感兴趣。贝老师和写信的孩子们第一时间获知了这个消息,他们感觉,这样的结果像梦一样令人期待,却又不敢相信。

时光如轮。到了今年11月初,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如火如荼地在昆士兰筹备着,习近平访澳的消息成为澳洲媒体的焦点。僻远的朗赛斯顿被一个消息打破宁静。

11月12日,周三。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来了两位文质彬彬的外交官,他们是中国驻澳大使马朝旭和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宋昱旻。在小学五年级那间小小的教室里,马大使告诉孩子们: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回信了!并当场宣读了习主席的回信。在信中,习主席感谢同学们介绍的美食美景,并称赞来信中的字迹很工整,鼓励大家通过学习汉语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更多中国朋友。此外,大使还透露了一个重磅的消息:习主席要访问塔斯马尼亚,希望安排和同学们见面!话音未落,讲台下的孩子们发出了长达两秒钟的尖叫。



▲ 习近平夫妇给学生们的回信。(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提供)

用安抚的手势让激动的孩子们安静下来之后,马大使和宋总领事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情况和澳中关系的现状,就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互动。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也有很多牧场? 经常听说到的污染问题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中国有没有传说中的鬼城?两位官员耐心地向大家一一解答,并送给同学们澳大利亚和中国国旗组成的徽章,让大家佩戴在校服上。

每天戴着有中澳国旗的徽章,同学们在迫不及待盼望着习大大和彭阿姨的来访,见到这两位在信中谆谆教诲他们的和蔼长者。


有了信就有了缘

满头金发的Katie Marson 太太性格开朗,待人和善,在她的眼里,她班里的孩子们都像天使一般完美。她告诉记者,当她的学生把习近平回信和将要会见他们的消息告诉父母时,很多家长都不相信,认为孩子在说梦话。有的家长甚至专门来学校向老师求证。

Maddy告诉我们,她爸爸和多数家长一样,完全不相信有这回事,直到在当地报纸,电视和广播中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和孩子一起庆祝。好几个孩子模仿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媒体报导面前勉强相信事实时的表情:扬起下巴,眯着眼睛,含糊且极为缓慢地从嘴里吐出OK的声音。


▲校图书馆里孩子们在上作文课。(大洋日报记者林杉 摄)

写信的孩子们都很自信,为和习主席会面认真准备着。中文里讲人言为信,在孩子有限的中文词汇里,贝老师给他们讲过的:信就是信,有了信就有缘。他们非常憧憬这份和习大大的信缘。

正是这份对于信缘的憧憬,Katie Marson 太太对于和习主席会见的人选非常较真。她强调,虽然全班有16个人写信,但是去见习主席必须是全体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全班原有的20个同学,再加上刚刚来的一位新同学,总共是21位同学。她和贝老师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问题,和习近平交流――尽管在总督府会面时,很多同学由于害羞没有来得及提出准备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并不简单。比如,Jack问的是:你喜欢塔州吗?Theo问的则是:当中国主席难吗?

这些问题应该是有答案的。当他们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澳洲和世界,这些问题都会有答案的。


尾声

回到学校,孩子们的校服上又多了一枚塔斯马尼亚形状的徽章,那是在总督府和习主席会面留下的纪念。

“从写信到见到习大大,好像是做了一个梦一样,现在感觉这个梦是真的。”回到学校第一天的写作课是在图书馆上的,金发女孩Hannah坐在图书馆的沙发上,蓝色的校服上的金色塔斯马尼亚徽标熠熠闪光。“我们本来每周都有一次中文课,这次会见让我们学习中文的兴趣更高,对于中国了解也会更多。对了,你知道我们下一次作文是什么题目吗?就是这次和习大大的会面。”


教育真的是通向未来的阳关大道。对于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的这些孩子们,中文不仅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窗口,一片视野,还成就了一个缘分,那是中国之缘,中澳关系之缘,世界梦之缘。


▲ 斯科奇-欧克伯恩学院校长安迪•穆勒(Andy Muller)先生。(大洋日报记者张思之 摄)

校长安迪-穆勒告诉记者:“斯科奇·欧克伯恩学校的孩子们,因为学习中文结缘习主席,圆了梦想,何其幸运!我们期望未来实现更多的梦想,和中国有更加密切的互动,包括教学经验方面的相互借鉴,学生们的双向交流体验。”他透露, 明年将组织学生参观堪培拉的一些政府机构,包括中国大使馆;明年4月,九年级的中文班学生将赴北京游学两周,亲身体验中国文化。

中国会欢迎你的,澳洲的孩子们。有信,有缘,梦想就触手可及。

(2014年11月19日于塔斯马尼亚)


作者:林杉-张思之   来源:大洋日报  


(0)
塔州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