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留学移民资讯:谈谈澳大利亞的医疗体质!

荷包蛋 2009-4-18 08:07: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澳大利亚
  有人說,在澳大利亞看病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這裡的醫療設施齊全,保障制度健全,醫療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都很強,很多醫生都是走出自己的診室親自迎接病人。但也有人抱怨,病人得不到及時診治,等待手術的時間越來越長,醫療事故時有發生,澳洲醫療急需改革。


健全的醫療保健體制


  在澳洲,國民醫療是免費的,只要有一張健康卡,就不存在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吃不起藥的情況。只要到公立醫院看病,只要將健康卡晃一晃、刷一刷,就什麼也不用管了,如果住院,則連伙食費都全由政府買單。澳洲的全民醫療保健也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公平、最完美”的體系之一。


  早在1973年,澳就頒布了《健康保險法》,規定每個公民都有享受同等機會的醫療保險,每個居民都必須參加醫療保險。全民醫療保險計劃的資金約20%來源于個人上交,另約80%由政府撥款。個人交款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富者多出”和“盡力而為”,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每位參保人都要交的“基本保險費”,一個是按收入水平差異交納的“累進保險費”。總的來說,澳洲每年的醫療開支在1000億澳元左右,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9.5%。


  澳洲公立和私立醫療並存互補,公立醫療提供的服務佔70%以上,同時負責醫學教學、繼續教育、全科醫生的培訓、絕大部分的急診和專科服務。在三級制的醫療服務中,全科醫生擔任著“守門人”的角色,他們提供健康咨詢預防保健和常見病的診斷治療等服務,並對慢性病和康復病人主動追蹤觀察。病人大多要通過他們轉診去醫院接受專科和入院治療,出院後繼續接受他們的治療。如今,澳全科醫生數量約21000名,約佔注冊醫師的一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由政府按項目資助,為公民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和針對不同人群的特色服務。


  為使病人既看得起病、又吃得起藥,澳還實行針對全民的藥品補貼計劃,只要是計劃內的藥物,一張藥方上的藥品無論到底值多少錢,病人只需付32.90澳元(2009年最新收費標準,該數字隨物價指數逐年調整),低收入的病人只付5.30澳元,不足的部分由政府支付。對一般人士,如果一年的藥費已超過1264.90澳元,那麼往後就不用再交藥費了;對低收入人士,如果已付藥費達到318.00澳元,那麼本年度也就不必再交了。


  同時,在澳洲,醫院和醫生是不賣藥的。法律明文規定,任何醫院和診所不能向病人賣藥,不得經營任何藥品。醫生只管看病開處方,病人自行到市場上的藥房去買藥。醫生的收入跟賣出多少藥之間毫無關系。


難堪重負的公立醫療


  隨著人口的迅速增加和老齡化,加上許多頑症需要長期治療,護士人手緊張等等因素,住不上院、手術等待時間長,已經成為澳洲公立醫院面臨的兩個現實難題。同時,由于培養一個合格醫生非常不容易,醫生們都上過高額醫療事故保險,他們在沒有確診病情前非常謹慎,不隨意做急性處理,這雖然使自己免于醫療事故糾紛,但也使許多症狀不明顯的疑難重症病人送到醫院後,還未等到問診治療,就提早“駕鶴西歸”,以致民眾抱怨連連。澳洲醫療和醫院體制存在的問題也不斷成為當地媒體關注的熱點。澳醫療協會警告稱澳洲公立醫院服務“面臨崩潰”,而澳總理陸克文也表示,“本國的醫療與醫院體制需要實施大手術!”


  澳醫療協會去年的年報稱,澳洲公立醫院每年有1500名病人由于病床不足、缺乏及時治療而枉死。急診專家稱,在理想的狀態下,一個醫院要有效運作,病床佔用率不應高于85%,但澳許多醫院的床位佔用率大多數時間超過100%。西澳大學教授法託維奇說,澳洲公立醫院的床位仍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人口基礎上的每千人2.65個床位,在近10年中下降到每千人只有2.4個床位的水平,2005年略有增加,使這個數字增加到2.6,但仍遠低于經合組織國家每千人3.9個床位的平均數;而在同期,全澳急診部門的接診人數由410萬增加到670萬,而且病例的復雜性也增加了。


維克多利亞州一個重症病房醫生小組對2004年至2006年的21000多重症病例進行的分析研究後也發現,約有6700個病人不是在急診病房被拖延,或被降低監護級別, 或者提前搬出重病監護病房,就是大手術被推遲,其結果是導致每天91例死亡,住院總時間也增加4000多天。澳醫療協會估計,澳全國公立醫院至少短缺 4000個病床。


  到今年2月,西澳珀斯公立醫院等候手術的病人已達11432人,較前一個月增加300多人。當地衛生部門的數據則顯示,人們等待手術的時間平均達73天。西澳醫療協會主席吉羅德說,醫療系統顯然面臨壓力。同時,去年6月2日和9月1日上午10時的調查也發現,在非新南威爾士州的醫院急診部門的病人中,一半多在等候,其中四分之三的病人已等了8個多小時。4月7日,一名臉部遭惡狗嚴重咬傷的8歲女孩,在醫院苦等了10個多小時,才輪上做手術。


  由于醫院產房擁擠、人手不足,澳越來越多的孕婦開始選擇在家中生產。4月2日,一名未知自己懷孕的婦女突感腹部陣痛到醫院急診,因未得到及時恰當的處理,就在醫院的一個衛生間臨產了,更不幸的是,嬰兒因沒有得到及時照顧而夭折。此前,已有另外3名孕婦在醫院衛生間臨產的報道。據澳《每日電訊報》4月6日報道,在過去9個月中,至少有4個在家中生產的嬰兒死亡,另有4個腦部可能受到了損害。澳助產士學校稱,每個助產士幾乎同時要照顧3個臨產婦女,這種工廠式的臨產環境迫使孕婦選擇在家中待產,也增加了剖腹產比例。澳公立醫院的剖腹產率高達31%,而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率只有22%;在私立醫院,這一比例更高達41%。


來源:光明日報

大神点评(2)

Kasenbi 2009-6-5 23:30:5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xt030::雖然如此,但是還是盡可能的照顧了大多數的公平啊~~福利社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嘛~~雖然可能在排隊等床位時遭遇不幸,也總好過連醫院門都摸不進去吧~~
PS:藥醫分離制度,還真是好~~可是國內永遠實現不了~~既得利益集團是不會鬆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yxm 2009-6-5 23:57:2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虽然澳洲医疗也有让人寒心的事情,可今天看新闻报道,和谐国又让学"6个Why"了,猛然想起几年前铺天盖地的3个representative, Damn i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说点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商业推广

    战略合作